靛藍印染工藝
「織物藍染」早已跨越語言與文化的隔閡,根植於五個中歐國家的工藝文化與民俗技藝之中。這種染色法自十八世紀開始被使用,如今第七代染匠所使用的部分雕版,已有近三百年歷史。布料在進入染色桶或染缸之前,會先刷上一層特殊混合劑,已保護圖紋不被染色。當這層保護層被移除後,圖紋便會在深淺有致的藍色染墨映襯之下,展現出布料原始有機的色澤。
如果你想親眼觀察靛藍印染的過程,可以參觀這兩間家傳藍染工坊:奧萊什尼采(Olešnice)的 Modrotisk Danzinger,或者斯特拉日尼采(Strážnice)的 Arimo。
 

斯特拉日尼采的靛藍印染

位在斯洛伐茨科(Slovácko)地區斯特拉日尼采裡的藍染工坊至今已運作超過一個世紀。它由約赫家族(Joch)在 1906 年創立,全年無休,而且除了工作區,一旁也有商店,你可以買到藍染布料製成的月曆、圍裙、隔熱手套、圍巾、背包等物品,以及藍染服飾,甚至你也可以購買藍染布料自己回家創作。

丹青格藍染工坊

野藍亞麻(blue flax)曾是南摩拉維亞小鎮奧萊什尼采周遭常見的作物,因此過去家家戶戶都會用它來織布或染色。丹青格家族(Danzinger)所經營的工坊歷史可以追溯至十九世紀,至今依然堅持手工製作,使用古老的木製模板,並遵循代代相傳的配方。他們很樂於向到訪的旅人分享靛藍印染的製作程序,並示範如何用手刻模板印出花紋、盛滿天然染料的染色桶如何運作,以及接下來的各項步驟。整趟導覽解說約需五十分鐘,工坊自五月起開放參觀,一直到九月底結束。